汽车零部件个股异动
1、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
2、凭借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
3、子公司普瑞是全球领先BMS供应商,收购智能车载终端供应商TS德累斯顿成为平台供应商;已将高田优良资产与KSS公司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以均胜安全为主体开展汽车安全业务,其主业为无人驾驶、安全系统一体化产品等。
查看详情>>
汽车个股异动
1、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
2、公司致力于打造完整的新能源充电、配电、放电生态链,目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充放电管理系统市场份额的领先者。
查看详情>>
1、10月10日,公司公布三季报预告,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15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约534%-617%。
2、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
3、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经营企业;公司汽车电子产品包括空调控制系统、驾驶员控制系统、传感器、电控单元。
4、胜普瑞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主要技术来自于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Preh 和 IMA,在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分别拥有近 40 年的经验和积累,拥有强大的机器人生产线研发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查看详情>>
1、4月25日均胜电子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约2亿元,同比增长3.6亿元,扭亏为盈。
2、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系统以及车联网技术等的研发、制造、服务与销售。
3、公司致力于高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和车载功率电子部件等的商业化,量产产品包括充电升压模块、多功能 DC/DC 电压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等。
4、均胜电子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具有高精度参数监测、关键状态估计和单体均衡等功能。其中,BMS通过监控电池单体的温度,确保电池工作于正常的温度区间,避免电池出现热失控的危险失效场景。
查看详情>>
获新订单+智能座舱+人形机器人
1、据2025年5月16日官微,近日,均胜电子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再获突破,将为某知名自主品牌车企多款车型,提供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
2、据2024年年报,公司是中国第二大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提供商及全球第四大汽车被动安全产品提供商,客户覆盖大众、奔驰、比亚迪等主流车企,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名第40位。
3、据2025年2月8日官微,公司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向全球车企及人形机器人公司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核心零部件已向知名人形机器人公司送样,加速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4、据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扣非净利润12.82亿元同比+27.74%,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40亿元同比+11.08%,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查看详情>>
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半年报增长+H股上市
1、据2025年8月26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03.47亿元、归母净利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7%、11.13%,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主业毛利率均环比提升。
2、据2025年9月5日业绩说明会,公司目前主要为全球车企及机器人企业提供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高性能机身机甲材料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人头部总成、胸腔及底盘总成等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国内客户方面,已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头部客户进行合作,其中定制化主控板已实现批量供货,多种精度 IMU、定制化鱼眼相机等传感器陆续送样,还为客户定制化开发集成高能量密度电芯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的电池包,以及支持快充的大功率无线充电产品等。海外客户方面,已为某头部机器人公司批量交付机器人后脑勺、颈部、肩部、膝盖及手指等部件,同时正在探讨下一代头部显示方案和头部总成供货。
3、据2025年9月1日债券注册报告,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第二大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提供商,产品横跨座舱、智驾、网联、动力、车身五大域,具备软硬件垂直整合与全球平台化交付能力,客户涵盖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华为、蔚来、理想等。
4、据2025年9月5日业绩说明会,公司已于8月7日向港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正积极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半年报增长+H股上市
行业原因:
1、特斯拉向马斯克提出价值1.2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条件包括交付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强化产业化预期。
2、 9月7日,特斯拉开通名为“Tesla AI”的微博账号,并发布首条微博“我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身材”,展示了新版本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
公司原因:
1、据2025年8月26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03.47亿元、归母净利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7%、11.13%,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主业毛利率均环比提升。
2、据2025年9月5日业绩说明会,公司已为国内外头部机器人客户批量供货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头部及胸腔总成等关键零部件,并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某海外头部机器人公司等持续深化合作。
3、据2025年9月5日业绩说明会,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第二大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提供商,产品横跨座舱、智驾、网联、动力、车身五大域,客户涵盖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华为、蔚来、理想等。
4、据2025年9月5日业绩说明会,公司已于8月7日向港交所更新递交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正积极推进港股上市进程。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150亿订单+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半年报增长
行业原因: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下周将召开关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Optimus机器人及车辆的生产/交付会议。
公司原因:
1、据2025年9月16日公告,公司子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项目定点,将为其全球供应CCU、智能网联等汽车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
2、据2025年8月26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03.47亿元、归母净利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7%、11.13%,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主业毛利率均环比提升。
3、据2025年8月14日互动易,公司已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向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及海外头部机器人企业批量供货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头部及胸腔总成等关键零部件。
4、据2025年3月28日年报,公司为全球顶级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供应商,产品覆盖座舱、智驾、网联、动力、车身五大域,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华为、蔚来、理想等。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150亿订单+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半年报增长
1、据2025年9月16日公告,公司子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项目定点,将为其全球供应CCU、智能网联等汽车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
2、据2025年8月26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03.47亿元、归母净利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7%、11.13%,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主业毛利率均环比提升。
3、据2025年8月14日互动易,公司已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向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及海外头部机器人企业批量供货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头部及胸腔总成等关键零部件。
4、据2025年3月28日年报,公司为全球顶级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供应商,产品覆盖座舱、智驾、网联、动力、车身五大域,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华为、蔚来、理想等。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150亿订单+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半年报增长
行业原因:
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制药企业PharmAGRI宣布,已与特斯拉签署意向书,计划在其自营农场运营、原料药合成和处方药生产环节部署多达10,000台Optimus 3+人形机器人。旨在控制消除低薪重复性工作,并将大幅减少的劳动力提升为高薪技术岗位。
公司原因:
1、据2025年9月16日公告,公司子公司新获两家头部品牌主机厂客户项目定点,将为其全球供应CCU、智能网联等汽车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
2、据2025年8月26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303.47亿元、归母净利7.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7%、11.13%,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大主业毛利率均环比提升。
3、据2025年8月14日互动易,公司已成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向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及海外头部机器人企业批量供货大小脑控制器、能源管理模块、机器人头部及胸腔总成等关键零部件。
4、据2025年3月28日年报,公司为全球顶级汽车安全及汽车电子供应商,产品覆盖座舱、智驾、网联、动力、车身五大域,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特斯拉、华为、蔚来、理想等。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