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伟达Blackwell GB200合作+液冷
1、近日英伟达在官网上公布了其 Blackwell GB200系统开发成果的相关资讯新闻,文中提到:目前全球40+家基础设施(DCI)提供商在Blackwell平台上进行构建和创新,其中包括英维克。
2、24年半年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左右。
查看详情>>
液冷+英伟达合作
行业原因:
民生证券指出,豆包用户数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将是算力中心的扩建,进而带动AI服务器需求提升;同时,算力中心扩建带来的不仅是基础建设需求,更多的是热管理的需求,字节AI端液冷有望拉动广阔市场空间。
公司原因:
1、24年半年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左右。
2、英伟达官网:文中提到:目前全球40+家基础设施(DCI)提供商在Blackwell平台上进行构建和创新,其中包括英维克。
查看详情>>
液冷+腾讯、阿里等合作+英伟达合作
行业原因:
据证券时报,近日,有消息称,微信正在灰测接入DeepSeek-R1模型。对此,腾讯方面回应称,微信搜一搜在调用混元大模型丰富AI搜索的同时,近日正式灰度测试接入DeepSeek。
公司原因:
1、24年半年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左右。
2、公司的产品直接或通过系统集成商提供给数据中心业主、IDC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历年来公司已为腾讯、阿里巴巴、秦淮数据、万国数据、数据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用户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制冷产品及系统。
3、据英伟达官网,目前全球40+家基础设施(DCI)提供商在Blackwell平台上进行构建和创新,其中包括英维克。
查看详情>>
液冷+腾讯、阿里等合作+英伟达合作
行业原因:
阿里巴巴绩后大涨10%,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3%,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公司原因:
1、24年半年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左右。
2、公司的产品直接或通过系统集成商提供给数据中心业主、IDC运营商、大型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历年来公司已为腾讯、阿里巴巴、秦淮数据、万国数据、数据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用户的大型数据中心提供了大量高效节能的制冷产品及系统。
3、据英伟达官网,目前全球40+家基础设施(DCI)提供商在Blackwell平台上进行构建和创新,其中包括英维克。
查看详情>>
液冷+数据中心+英伟达概念
1、据2024年年报及2024年半年度报告,英维克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领域应用广泛,2024年上半年液冷相关营业收入约达上年同期2倍,全链条液冷产品已通过英特尔验证,并被英伟达列入其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2、据2025年7月12日进展公告,公司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拟投资不低于10亿元建设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总部基地项目。
3、24年半年报:公司对冷板、浸没等液冷技术平台长期投入,公司已推出针对算力设备和数据中心的Coolinside液冷机柜及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相关产品涉及冷源、管路连接、CDU分配、快换接头、Manifold、冷板、长效液冷工质、漏液检测等。得益于液冷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英维克在液冷的“全链条”平台优势,来自数据中心机房及算力设备的液冷技术相关营业收入在报告期内约为上年同期的2倍左右。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液冷+数据中心+英伟达概念
行业原因:
微软、Meta业绩超预期,并上调资本开支,英伟达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公司原因:
1、据2024年年报及2024年半年度报告,英维克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领域应用广泛,2024年上半年液冷相关营业收入约达上年同期2倍,全链条液冷产品已通过英特尔验证,并被英伟达列入其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2、据2025年7月12日进展公告,公司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拟投资不低于10亿元建设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总部基地项目。
3、据2025年5月21日机构调研,受人工智能业务驱动,数据中心建设市场需求自2023年末加速,2025年需求有进一步加速趋势。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液冷+数据中心+英伟达概念
行业原因:
浙商证券研报称,25Q2海外大厂Capex上修明显,AI产业“投入-成长-再投入”正循环逻辑持续强化。整机柜产品形态驱动液冷渗透率加速提升,英伟达GPU及各大云厂商自研ASIC芯片液冷需求明显,海外液冷市场有望加速放量。
公司原因:
1、据2024年年报及2024年半年度报告,英维克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领域应用广泛,2024年上半年液冷相关营业收入约达上年同期2倍,全链条液冷产品已通过英特尔验证,并被英伟达列入其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2、据2025年7月12日进展公告,公司签署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拟投资不低于10亿元建设精密温控节能设备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总部基地项目。
3、据2025年5月21日机构调研,受人工智能业务驱动,数据中心建设市场需求自2023年末加速,2025年需求有进一步加速趋势。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液冷+数据中心+英伟达概念
行业原因: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全球各大模型厂商在2Q25正以更快的节奏将更强能力的产品推向市场;用户侧,token的加速消耗也推动着算力需求持续提升。算力在后GPT-5时代依然为“硬通货”,继续看好海外算力产业链。
公司原因:
1、据2024年年报及2024年半年度报告,英维克是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领域应用广泛,2024年上半年液冷相关营业收入约达上年同期2倍,全链条液冷产品已通过英特尔验证,并被英伟达列入其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2、据2025年8月13日异动公告,市场对AI、算力设备及数据中心等液冷业务高度关注,公司凭借风冷和液冷技术创新优势持续拓展客户,股价连续上涨。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液冷+英伟达概念+半年报增长
行业原因: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2027年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普及率目标超70%。
公司原因:
1、据2025年8月19日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机房温控业务受益AI算力需求快速放量。
2、据2024年年报及2025年3月数据,公司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已获英特尔验证并成为英伟达MGX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累计液冷交付规模达1.2GW,形成“端到端、厂到场”零风险交付体系。
3、据2025年8月19日异动公告,近期市场对AI算力、数据中心液冷需求高度关注,公司凭借全链条液冷技术持续拓展国内外客户,成为资金关注焦点。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
液冷+算力+英特尔合作
1、据2025年8月19日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机房温控业务增速57.91%,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2、据2024年年报,2024年9月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创新加速计划中,公司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部分产品通过英特尔验证,截至2025年3月累计液冷交付已达1.2GW,形成“端到端、厂到场”零风险交付体系。
3、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提供商,液冷技术在数据中心和算力设备领域应用广泛,已为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用户提供大量高效节能制冷产品。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技术搜集公开信息总结生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查看详情>>